探秘“万亿广汽”的科技底座-pg电子游戏试玩平台网站

2024-01-29 12:00:09 作者:

  2022年末,发布了2030“万亿1578发展纲要”,向外界宣告其“万亿”的雄心。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中国汽车产业波澜壮阔的一年。价格战此起彼伏,新技术层出不穷,汽车产销和出口迎来里程碑时刻。如何才能在汽车产业淘汰赛中脱颖而出,加速实现“万亿广汽”的战略目标,广汽集团其中一个秘诀便是科技创新。

  就在几天前,广汽研究院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获得了“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这是党中央、国务院首次对工程技术领域先进典型进行国家级表彰,共授予81名个人“国家卓越工程师”称号、50个团队“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

  或许,从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我们便得以窥见广汽真正的科技实力。

1
 
进入“无人区”

  曾经有人提出疑问,中国自主品牌的动力总成和世界领先水平差距有多大?广汽的成果或许就是答案。

  2021年9月,广汽首款“零碳排放”氢气发动机点火成功,率先在业内提出广汽面向“双碳”目标的技术pg电子游戏官网的解决方案;2022年8月,广汽混动发动机最高有效热效率突破44.14%,将中国发动机技术推向全新;2023年6月,广汽发布全球首款搭载氢电混合系统整车、全球首款氨发动机。

  1月25日,太平洋汽车等多家媒体在广汽研究院与最近荣获“国家卓越工程师团队”称号的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进行了交流。广汽研究院院长、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负责人吴坚表示,以广汽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在动力总成等领域已经比肩世界领先水平。“发动机不搞自主研发,将来一定受制于人。”2008年,在华南理工大学任教近二十年的吴坚,怀揣打造世界顶尖“机芯”的加入了广汽研究院,担任研发团队技术带头人。

  彼时,合资品牌、外资品牌几乎垄断中国汽车市场,要研发自己的发动机,难度可想而知。广汽第一代发动机源自上80年代的阿尔法·罗密欧,原型机许多技术指标、工艺已经落后,且停产多年,很多零部件已经没有了,需要重新组织零部件的配套生产,多个核心部件也需要重新优化升级。

  “从最初的图纸到二次开发为能够生产的图纸,相当于推倒重来,几近开发一款全新产品。”回忆起当年的情景,团队成员邵发科仍记忆犹新。最终,研发团队历时5个多月改进发动机超500项技术,建立起产品开发流程和标准,实现了广汽发动机“从0到1”的跨越,并在广汽首款中高级轿车上量产搭载,在2010年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亮相。从此,“快节奏”和“高效率”成为了广汽动力总成自主研发团队的“研发模式”。

  让吴坚和研发团队自豪的是,十余年间,广汽发动机研发经历了从第一代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跟跑”、第二代集成开发的“并跑”、第三代自主开发的“领跑”,到第四代深入探索无人区、创新突破的蜕变。让广汽在燃油车和新能源车的发展上都变得更加从容,

2
 
突破“卡脖子”

  如果说发动机是汽车的“心脏”,那么变速器就是汽车动力传动的“咽喉”。更为致命的是,这一领域也是中国品牌的弱项所在,相关技术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与封锁,极容易被“卡脖子”。

  由于自动变速器的总成集成设计涉及机电液控多学科交叉,关键核心部件电液控制系统的开发更是难度高、风险大。当时,国内大多数车企都采用向外国供应采购的方式。吴坚则认为外购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百弊无利。于是毅然带领研发团队走上了电液控制系统等关键核心部件的自主研发之路。

  “加快技术攻关,坚决不能再让核心技术‘卡脖子’。”话虽如此,但破局并不容易。电液控制系统的各个部分长期被国外少数几家供应商垄断,而且有重重的技术专利封锁。面对困局,吴坚和研发团队组织了无数次专题攻关和研究分析,对各种液压控制机理进行多场景、多工况的论证、仿真、试验,最终成功打破了国外技术壁垒,开发出了广汽第二代双泵电液控制系统。这是国内首个大批量产的双泵系统方案,也是国内首个完全自主研发且自主生产的电液控制系统,填补了我国汽车行业相关技术空白。

3
 
“两田”混动不是天花板

  正是由于广汽和其它中国车企的自力更生,中国汽车工业正在一步步崛起。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突飞猛进,混动汽车和纯电汽车平分秋色。可时间回到几年前,人们可能不会对中国的混动汽车如此乐观。

  就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日系车型还占据中国油电混动市场超过90%的份额,而且建立了牢不可破的专利技术壁垒。很显然,国外汽车巨头并不希望中国人掌握自己的造车技术。但偏偏有人不信邪。2014年,时任广汽研究院技术负责人黄向东、黄河等专家指导团队经过不懈努力,首创了双电机平行轴串并联混动专用变速器——广汽第一代机电耦合系统 1.0。

  但gmc 1.0只是解决了有无问题,在此基础上,在成本、效率、质量等方面找到综合“更优解”并不容易,任何一个构型方案,都可能会因为模式切换控制复杂、整车布置困难,甚至没有成熟的配套产业链等问题而被推翻。

  无奈之下,研发团队对标分析了市场上数十款混动变速器,针对串并联、分流、p2等多种混动技术路线进行研究,对不同的构型方案进行动力性、经济性、成本综合分析和布置校核,在开展了近19万种组合方案的计算分析之后,终于再次取得突破,首创了集成式双电机多挡位串并联混动专用变速器——广汽第二代机电耦合系统gmc 2.0。

  这套由广汽自主研发的混动变速器,可以兼容油电混动、插电混动、增程式混动系统,还可以兼容氢动力系统,适配多种不同能源的车型。多次荣获“世界十佳系统”在内的国内国际大奖。

  “、不是天花板,我们可以。”广汽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祁宏钟感慨道。

  如今,以广汽为代表的中国自主品牌的动力总成,已经比肩世界领先水平,甚至在发动机热效率、混动系统热效利用率等领域实现了赶超。

4
 
向千亿能源目标进军

  除了动力,能源也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中之重。能源生态板块是广汽集团打造“万亿广汽”的五大增量之一,优湃能源则是广汽集团能源科技生态的主要载体。

  在广汽研究院的旁边,就是优湃能源所在地。优湃能源副总经理闫良波表示,优湃能源正围绕“万亿广汽1578发展纲要”和落实“2⁶能源行动”方案,积极构建“锂矿 基础锂电池原材料生产 电池生产 储能及充换电服务 电池租赁 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纵向一体化的新能源产业链布局。按照规划,2030年能源生态板块营收将有望达到千亿规模。

  此外,优湃能源在完整的产业链布局之上,还将以大数据驱动业务一体化发展,实现电和电池数据深度融合,以数据价值挖掘赋能锂矿及原材料、电池制造、补能运营、电池资产运营、储能运营和再生能源运营六大主营业务。

  闫良波透露,优湃能源的业务布局将重点围绕以电池生产为核心的产业链构建和包括充换电业务、电池银行在内的用电服务生态构建展开。太平洋汽车获悉,电池生产方面,占地面积666亩、规划产能36gwh的因湃电池智能生态工厂已于2023年12月正式投产,第一条6gwh的产线已经落地。补能业务方面,广汽能源目前已建成充电站979座、规划到2025年将达到2000座,在150座城市建设了换电站,可2分钟完成换电补能。电池银行,积极配合车电分离车型推行电池租赁服务,2023年9月已上线运营。

  同时,优湃能源还将重点围绕v2g、b2g推进“车-站-网”一体的车网互联互动,对接虚拟电厂应用场景,最大化挖掘电池资产的全生命周期价值。

5
 
结语

  回首2023年,广汽集团累计销量超过250万辆,一步一步朝着“万亿广汽”的战略目标迈进。而在中国这个瞬息万变的市场,科技才是最强的竞争力。

  还记得2023年广汽科技日,广汽研究院发布了一系列引领行业潮流的“黑科技”。包括广汽飞行汽车gove、搭载氢电混合系统的整车、全球首款乘用车氨发动机以及广汽魔方场景共创平台等,立体呈现了科技广汽的研发成果。

  在智能化方面,2023年,广汽研究院以车云一体化集中式电子电气架构“灵架构”为基础聚焦智能网联关键核心技术,已成为全球首个量产应用的“集中计算 区域连接”eea 3.0电子电气架构。此外,广汽研究院面向量产的多传感器融合技术方案——以自研l4为代表的robotaxi已实现示范运营,l2/l2.5驾驶辅助在、gs8等车型量产应用,高级智能驾驶辅助系统nda实现量产;面向中长期的纯视觉算法技术方案获得nuscenes自动驾驶测试竞赛“纯视觉榜单全球第一”,并在argoverse 2运动预测挑战赛中获评“运动轨迹预测榜单全球第一”。

  这些领先成果的背后是无数工程师业绩日的钻研。作为广汽研究院院长的吴坚对工程师精神有着自己的理解。“工程师,就要树立敢于创造的雄心壮志。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

  毫无疑问,正是凭着这样的工程师精神,广汽研究院才能不断打破封锁和垄断,研发出一批批具有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黑科技,为“万亿广汽”夯实科技底座。

>>点击查看今日优惠<<

相关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热门搜索 热门it产品 最新车系
网站地图